马上评|掘地三尺找菌子:旅游不能只图猎奇忘了文明

马上评|掘地三尺找菌子:旅游不能只图猎奇忘了文明

hyde225 2025-07-03 装修常识 4 次浏览 0个评论

“大理的野生菌,马上要被游客采绝了。”7月1日晚间,一篇讲述大批量游客每日进入云南大理苍山掠夺式采摘野生菌的帖文引发热议。

该文介绍,之所以出现了掠夺式采摘野生菌的问题,主要源于2024年一些游客自发组成团队,并聘请当地人担任向导。随后“野生向导”们发现商机,开始发帖揽客,于是上苍山采菌子成为到大理旅游“必打卡”项目,“每天进入苍山采菌子的游客数量保守估计都有上万人。”

这也得到了记者调查的验证,网络平台的相关文章随处都是,有各种所谓“爆筐”的经验分享。

社交平台上的帖文

其实菌菇生长速度并不慢,如果是日常居民的采摘食用,并不会造成明显的生态问题。但如果是游客大量涌入、坚壁清野式的采摘,那么菌菇也无法承受这种“流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就表示,若众多游客毫无节制且不遵循科学方法上山采摘野生菌,势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其中还包括一些正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

而且杨祝良还担忧,当落叶层被反复挖掘后,其中的菌丝会因暴露在太阳下而死亡,这对野生菌的生长会造成损害,同时也会危及到树木,因为它们处于共生关系。

其实当地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防范类似的问题。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每个卡点都有人员在值守,每个卡点都有护林员、巡查巡护人员在值守,如果遇到上述情况一定会制止,“只要抓到,罚款金额在1000元以上。”

不过从现状看,彻底制止类似行为似乎并不容易。比如当地工作人员还表示,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情况较为复杂,人类居住和自然保护区交错在一起,而本地人也会进行采摘食用。这就势必给封堵和识别造成困难:人类聚居区的存在,意味着游客很容易大量涌入;本地人也食用,那么如何区分本地人、外地人,是“正常采摘”还是“游客体验”就是个考验。

那么当地的管理措施恐怕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比如要强化值守密度,在醒目位置进行张贴科普、警示等。同时,当地也不妨考虑对向导进行摸排,对他们的经营行为进行统一规范,严禁把挖掘菌菇为“卖点”的商业模式。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平台也不能无所作为。大规模的所谓“爆筐”“收获满满”的贴文,其实也是对网民认知的误导——似乎这就是一个新奇的游玩模式,忽视了背后的生态议题。

类似的事此前也出现过,2023年某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在草原“抓鼠兔合影”的内容,也被专业人士提示有感染鼠疫和伤害动物的风险,随后平台做了相应的风险提示,也在相关搜索项前排增加了科普内容。那么这一次也不妨参照前例,对相关网帖进行清理,并增加显著提示,普及正确的生态常识。

作为普通的游客,也别忘了:人们不能只图尝鲜猎奇,而忽视了生态意识,在旅游方式日益多元化的当下,文明意识也应提升。具体到挖菌子,不如像有人建议的那样,“与其挖出来,不如拍照留念”,与自然保持一点距离,克制“动手”的冲动,才是文明旅游的应有之义。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马上评|掘地三尺找菌子:旅游不能只图猎奇忘了文明》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